填料塔
產品型號: |
Φ1400 |
品 牌: |
棗強康泰 |
|
所 在 地: |
河北衡水 |
更新日期: |
2025-01-08 |
填料塔是以塔內的填料作為氣液兩相間接觸構件的傳質設備。
填料塔的塔身是一直立式圓筒,底部裝有填料支承板,填料以亂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。填料的上方安裝填料壓板,以防被上升氣流吹動。液體從塔頂經液體分布器噴淋到填料上,并沿填料表面流下。氣體從塔底送入,經氣體分布裝置(小直徑塔一般不設氣體分布裝置)分布后,與液體呈逆流連續通過填料層的空隙,在填料表面上,氣液兩相密切接觸進行傳質。填料塔屬于連續接觸式氣液傳質設備,兩相組成沿塔高連續變化,在正常操作狀態下,氣相為連續相,液相為分散相。 當液體沿填料層向下流動時,有逐漸向塔壁集中的趨勢,使得塔壁附近的液流量逐漸增大,這種現象稱為壁流。壁流效應造成氣液兩相在填料層中分布不均,從而使傳質效率下降。
因此,當填料層較高時,需要進行分段,中間設置再分布裝置。液體再分布裝置包括液體收集器和液體再分布器兩部分,上層填料流下的液體經液體收集器收集后,送到液體再分布器,經重新分布后噴淋到下層填料上。
填料塔具有生產能力大,分離效率高,壓降小,持液量小,操作彈性大等優點。
填料塔也有一些不足之處,如填料造價高;當液體負荷較小時不能有效地潤濕填料表面,使傳質效率降低;不能直接用于有懸浮物或容易聚合的物料;對側線進料和出料等復雜精餾不太適合等。
填料塔的發展史中*主要的是填料的發展史。早期以碎石為填料,碎石比表面積小,空隙率低,堆積密度大,造成塔體很重,逐漸暴露出其缺點。自二十世紀初至廿世紀中葉,曾興起了對填料開發、研制的熱潮。在這時期,先后出現了拉西環、Stedman金屬紗網規則填料、弧鞍形填料、鮑爾環及矩鞍形填料等。這些新型填料的出現,使填料塔的操作性能得到顯著改進。
填料塔操作時存在著氣、液相在塔橫截面上分布不均勻的問題,即氣、液產生偏流,其結果必減少氣、液接觸機會,影響傳質效果。液體的偏流稱為“溝流”(channeling)。產生溝流的原因可從兩方面考慮,一方面因操作時液體并不能全部潤濕填料表面,于是,液體只沿潤濕表面流下,形成溝流。另一方面是因為每個填料與相鄰填料都有若干個接觸點,該填料自某些接觸點得到液體,又從某些接觸點流走液體。液體來去之間總優先走近路。可見,即使填料表面全部潤濕,仍存在液流不均勻問題。另一影響液流分布均勻性的現象是液體有朝塔壁匯集的趨向,即存在“塔壁效應”。液體自一個填料流至下一個填料的過程中,有向四周流開的可能。雖對一個填料來看,液體流向有傾向性,但對填料層整體來說,若不受其它因素影響,液流方向可認為是隨機的。但在緊靠塔壁處情況則不同。液體通過填料與塔壁的接觸點流至塔壁后,即順塔壁流下,基本上不再返回填料層中。于是,近塔壁填料處液體往塔壁流動,便導致填料層中液體向塔壁流動。液體流過一段填料層后,填料層中心部位液流量明顯減小,甚至出現干填料區。而氣體流過填料層時,本來就有優先流過空隙大、阻力小的區域的趨勢,液流分布不勻則更加劇這種趨勢。實踐說明,隨著填料塔塔徑的增大,塔內氣液分布不勻現象更趨嚴重。這稱為填料塔的“放大效應”,或稱“放大問題”。長久以來,填料塔“放大問題”一直是限制填料塔向大型化方向發展的障礙。解決填料塔“放大效應”的常見措施有:改進塔頂液體原始噴淋的均勻性,多設噴淋點,在填料層中設置液體再分布器及控制塔徑與填料尺寸的比值等。此外,人們對于填料形狀對減小溝流的作用已給予了足夠的重視。新型高效填料的采用使氣液分布情況得到改善。由于采用多種有效措施,目前填料塔的放大問題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。塔徑超過10m的填料塔當前已并不鮮見……